沉冰音乐散文专辑(1)(3篇音画图文)
01《与音乐相随的日子》
我不能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我的生命将是何等的干枯和苍白!音乐于我就如一日三餐,少一顿则饿得发慌,吃饭时,我爱打开音乐,有音乐下菜,顿觉口齿生香;劳作时,我爱打开音乐,在弥漫着音乐的屋子里打扫整理,手脚定会更加轻快;睡觉时,我爱打开音乐,有音乐的梦乡是安谧而甜美的。
音乐是与心灵相通的一种思绪,是一股醉人的芳香,飘散着一抹淡淡的哀愁与喜悦,柔柔地在我心中荡漾。
音乐是与血液相融的灵魂,是一泓清澈的山泉,带着欢快的音珠在我心头潺潺流淌。
音乐带给我温馨的梦幻,带给我愉悦的快感,带给我缠绵的柔情,带给我如诗如画的美妙,带给我心旷神怡的遐思……
我义无返顾、刻骨铭心地与音乐爱恋着。在上班的途中,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我定会戴上mp3播放器,与音乐絮絮低语,让音乐在我的心间跳跃。我随着音乐在《牧童短笛》中嬉戏,在《土耳其进行曲》中激昂,在《爱的罗曼史》中倾诉,在《秋日私语》中惆怅……摆脱世俗的困扰和感官的约束,一切烦恼和仇恨都烟消云散,当一切都风平浪静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云层中翱翔的天使,拥有了自由的快感,拥有了脱胎换骨的飘逸。
我不光喜欢听,而且更喜欢唱。在歌唱中去体会音乐带给我的感动,在歌唱中去感受歌曲的内涵,它愉悦着我的身心,带给我无比的快乐。由于音乐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在描绘人生,描绘生活,描绘着大千世界。述说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以音乐的题材无所不包。音乐所能所表现的常常是人生的某一瞬间,某一段经历,某一种生活。它总能触及到人们心灵的柔软和敏感之处,人们常说:“诗言志,歌咏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他人惊讶于我怎么会唱那么多首歌的时候,我总是微笑着回答:“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是的,有爱的日子,一切的付出与艰辛都是幸福的。
感谢音乐,与我相随走过了无数个平淡而又充盈的日子,感谢音乐,为我的生命注入了芬芳灵动的美丽。(2007-11-26)
02《一首歌曲,一段人生》
我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但是对音乐却是例外。在我小的时候就喜欢听歌曲,从小音乐就在我的心间流淌,伴随着我的成长,一直以来音乐都是我的最爱。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要打开唱机,放上一盘CD,静静地聆听,细细地品位,让美妙的音符弥散在整个房间,温馨而又舒展,喜欢这样的氛围,长久以来,不曾改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鸟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
有一些歌曲即使过了再长时间,当你再次聆听的时候,内心依旧充满着柔软的感动。它让人回想起那逝去的日子,就像罗大佑的歌曲《童年》>一样。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是无论我走过多少春夏秋冬,每次听到的时候仍然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因为那里面就有我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
梦想无边,世界浩大,儿时的我们总是在憧憬着美好的将来。我们天真烂漫,是那么的纯真无邪,而经历过岁月沧桑之后,一切的美好都只能停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童年的我时常仰望蓝天,感到时光是那样的漫长。而当我们饮经世事,再回过头去看,忽然发现童年时光是那么的短暂。尘封的记忆只有将它深埋在心底,仿佛距我以有千里之外。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仍向往并追求所有的美好。因为生活就是在我们不断地追忆与向往中而成为过去,经不起岁月的冲涮。
是啊,某些片刻可以被人遗忘,但其中短暂灵动的瞬间刹那间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永恒,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我也只能在这样的夜里回味和怀念着。
可以这么说:“一首歌有时就是一段生活的浓缩,一段情感的凝聚。”愿我们的生活永远都有歌声相伴,在生活中去体会美好,快乐,幸福。 (2007-11-26)
03《岁月留声》
---流淌岁月的电影歌曲
从我记事起,我就喜欢听歌曲。那时我听到的歌曲大多是在电影中看到,收音机里传来。尤其是电影歌曲中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直到现在还回荡在我的耳边。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我记事时,“四人帮”被打倒,中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人们的物质条件很差,家里有台半导体收音机都是值得炫耀的事,幸运的是我的家里就有一台。我几乎每天都守在收音机旁,听那黑匣子里的人讲故事(孙敬修),听里面播放的歌曲,电影歌曲居多。我们还听电影,电台经常播放电影录音剪辑。现在好象没有这个节目了。
还有一件事,不夸张地说就象过年一般,那就是看露天电影。那可是最令人开心的事!大家坐在自带的凳椅上,在类似于操场的空地,面对银幕坐下,滋滋有味地看着每一部电影。看完后,我经常和儿时的伙伴去争论电影中的好人和坏人,学唱着电影中的歌曲。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多数电影情节我已记不清了,但电影中的歌曲我还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影插曲的时代在新的电影中延伸,半导体和晶体管,薄膜唱片和电唱机。人们坐在新买来的收音机前,听着李谷一、朱逢博、关牧村、郑绪岚、关贵敏等唱的歌曲。诸多歌曲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洁白的羽毛寄深情》、《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充满欢乐和阳光的音符像雪后的泉水一样四处流淌。它们歌唱着生活的甜蜜,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不关涉具体,也与每一个体家庭生活无关。这种滋味的歌是借着电影剧情出现的,《知音》、《雁南飞》、《心中的玫瑰》、《角落之歌》、《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摘一束玫瑰送与你》等。
这些电影歌曲和内容,在我看来是结合的那么紧密,那样完美。听着这些熟悉的歌曲自然地想起电影,看着电影名字就能想起其中的插曲,给人的印象是那样的深刻。电影《知音》的主题曲《知音》一直以来让我感动。听到这首歌就让我想起那具有传奇色彩的电影情节,让人回肠荡气,久久不能释怀。当小凤仙唱着这首歌,突然琴弦断了,从日本传来蔡锷将军因喉疾不治逝世的画面深深地打动着我。歌词中: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不正说明蔡锷、小凤仙是千古知音吗?我至今都被这个故事感动着。
不光是国产电影,当时还上演了很多优秀的外国电影.尤以日本和印度居多。像日本电影《追捕》、《人证》、《望乡》、《绝唱》、《砂器》等,印度电影《流浪者》、《大蓬车》,还有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都是那么经典。《追捕》中我们第一次认识了日本影星高仓健,电影中的无字歌《啦,啦,啦》旋律到现在我还会哼唱。《人证》中的主题歌《草帽歌》在当时风靡一时,几乎无人不知。那催人泪下的歌曲,那跌荡起伏的剧情在那时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砂器》中结尾时主人公何贺英良被逮捕前,成为钢琴家的他弹奏的那首钢琴曲,伴随着电影画面向我们展示何贺英良小的时候和患有麻风病的父亲相依为命的悲惨童年生活,他们走到那都遭受歧视。虽然我那时还小,但结合画面我完全能听懂这段钢琴曲的内容。也正因为我听懂了,我才为之感动,至今不能忘怀。
在我看来,那时的电影称得上优秀,歌曲绝对算得上好听。因为歌曲很好地表现了电影主题,电影主题通过歌曲得到很好地延伸。这些好看的电影、好听的歌曲,经过这么多年都令人难忘。我以为和我一样有同感的人绝不在少数,因为这些电影和歌曲伴随了我们的成长,陪伴我们度过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相反,在那个年代我们感到生活是那么的充实。
这些经历了岁月流淌的电影歌曲,现在我还爱听。这些歌曲不光词写的好,旋律优美。它影响着我的审美取向,以至于我以后听歌会不自觉地去注意歌曲的旋律、歌词;它提高了我的欣赏品位,使我初感真正艺术的魅力,它让我认识到真正的艺术和优秀的歌曲是能够经得起流淌岁月的考验,而且历久弥香。 (2007-11-27)
评论